资本市场说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成为汇率理论的主流。与传统的理论相比,汇率的资本市场说更强调了资本流动在汇率决定理论中的作用,汇率被看做是资产的价格,由资产的供求决定。它较之传统理论的突破在于将商品市场、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结合起来进行汇率决定的分析。

资产市场理论弥补了利率平价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一些缺陷。该理论认为,资本流入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,如购买该国金融资产,如股票、债券等,会增加该国货币的需求量。并认为投放于投资产品(如股票、债券)的资金已经远远超过进出口商品和服务所需的货币兑换量。这解释了20世纪90年代的货币现象,即日本股市和日元同时下跌,而美元和美国股市同时获利,与根据利率平价理论预测的结论恰恰相反。
在资产市场理论中,最关键的因素是流入投资产品市场的净资金量,它比利率、商品间的相对价格更重要,直接影响货币需求,带动货币的买卖。金融资产贸易的迅速膨胀使分析者以新的视角来审视货币。跨国金融资产交易催生的外汇交易份额,已远远高于商品和服务贸易产生的货币交易额,增长率、通货膨胀率和生产率等经济变量已不再是货币变动全部的驱动因素,因此货币与资产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关联越来越高。
各种汇率决定理论都有其优点,但也都有不足。一种理论只能针对汇率决定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详尽的阐述。同一种理论在不同时期的解释能力也是不同的。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一种全能的汇率决定理论。但是已有的汇率决定理论是相互补充、相互替代的,它们一起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汇率决定理论体系。